找到相关内容1223篇,用时2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上智如眼

    影响就不能认识真谛。因此,一定要克服邪见以求认识真谛。”“在方便的基础上修习上智,这样才能迅速地达到菩提。”“至上的智慧就是不执一切。”“要想完全认识空性就得全面实践波罗蜜多。”格西波多瓦引用《集学论》也讲了同样的话:“实现彻底的上智这本身包括了要完整地实践波罗蜜多(度)。”衮巴瓦说:“上智的根本就在于审视自己的心。”上述这些教导告诉我们修行空性的必要性,认识无自性就是最高的智慧,方便与智慧...

    佛子陀美

    |般若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4/1636363779.html
  • 云何为『观察十二处法』

    众所周知:学佛修道者都希望能於今生了脱生死,超出三界,来世不要再堕落六道轮回,是故有修『四谛法』者,欲证阿罗汉果;有修『十二因缘法』者,欲证辟支佛果;有修『波罗蜜』者,欲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尤以...三藐三菩提』。何以故?盖吾等学佛修道者,自发菩提心,进而修行『波罗蜜』者,须破我执之『见思惑』及法执之『尘沙惑』之外,尚需进而破『无明惑』。否则,此等根本无明,将障蔽中道实相(为诸法非空非有,即空即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74357747.html
  • 人间佛教之道德基础

    光明。故能戒则自私息而贪念不生﹔能定  则自私灭而嗔恚不起﹔能慧则自私绝而愚痴不存。此佛法出  世入世之根本要义也。其应化之妙用,则有波罗蜜与四无  量心焉。波罗蜜中,持戒、禅定、智慧三者,已如上说...

    李一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22270909.html
  • 如此之心是生死心

    。 大般涅槃经卷第十四、圣行品第七之四中有经文: “如来亦尔。因波罗蜜、三十七助菩提之法觉了诸法。复因咽喉、舌、齿、唇、口,言语音声。为憍陈如初始说法,名转法轮。以是义故。如来不名转法轮也。善男子。若不转者即名为法。法即如来。善男子。譬如因燧、因钻、因手、因干牛粪而得生火。燧亦不言:我能生火。钻、手、牛粪,各不念言:我能生火。火亦不言:我能自生。如来亦尔。因波罗蜜。乃至憍陈如名转法轮。如来亦复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04876546.html
  • 凡夫人修学的度还不是真实的

      资粮、加行道的布施等度只为修炼自心,让自相续生起甚深空性的证悟。由于此时尚未证悟,所以还不能行持满足一切众生的广大行为。 波罗蜜多中,即使是布施,凡夫也不能真正行持...菩萨的境界来衡量,并不具备真实波罗蜜多的意义,就好比小乘不净观没有大乘禅定度的法相一样。因此,虽说凡夫可以修学度,也能以度利益众生,但跟大乘菩萨的行持相比还是有很大差别。 ...

    索达吉堪布 译讲

    |度|菩萨行|布施|凡夫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10/00005392923.html
  • 般 若

    离身心,修禅而无所住”。《大智度论》说:“五度如盲,般若如导。”般若为度的根本,能摄导五度趣入“波罗蜜”,所以布施等五度要能成就“波罗蜜多”,一定要以无所得的般若为方便而修。因此,“导万行以入智海”...智慧为摄导、须回向一切众生、自利利他、为法为人,能合乎这几个条件,才能称为真正的菩萨行,才能到达彼岸。   □全称波罗蜜,即: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般若。菩萨发心修学大乘法门,不出于波罗蜜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41044549.html
  • 菩萨一念具万行

    菩提。菩萨摩诃萨应如是行无所得般若波罗蜜。”  须菩提白佛言:“云何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, 一念中具足行波罗蜜、四禅、四无量心、四无色定,四念处、四正勤、四如意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觉分、八圣道分,...内空,乃至无法有法空。于诸法无所著,若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,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是菩萨行无所有般若波罗蜜,能具足菩萨道,所谓波罗蜜,乃至三十七助道法,佛十力乃至八十随形好。是菩萨不受一切法若善、若...

    智 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83467264.html
  • 浅说佛舍利信仰

    出现舍利子。这是为什么?古往今来关于“舍利子”是怎么形成的,有各种不同的看法和解释,归纳起来,大体有三类。   一类是佛经上的说法。《金光明经》上说:舍利是“修行菩萨道”所致,“是无量波罗蜜功德所熏”,“是戒定慧之所熏修,甚难可得,最上福田。”这是说,因为佛菩萨生前修行“戒定慧”,具备了“无量波罗蜜功德”,由此熏习心身,从而灭度火化后形成舍利子。   一类是从生物学、医学的角度进行解释。有人...

    吕有祥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6554492059.html
  • “忍辱”之佛学辞典解释

    【忍辱】——《佛学大词典》  【忍辱】  梵语ks!a^nti,巴利语khanti,西藏语 bzod-pa。音译羼提、羼底、乞叉底。意译安忍、忍。忍耐之意。波罗蜜之一,十波罗蜜之一。即令心安稳,堪忍外在之侮辱、恼害等,亦即凡加诸身心之苦恼、苦痛,皆堪忍之。据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七载,忍辱含不忿怒、不结怨、心不怀恶意等三种行相。佛教特重忍辱,尤以大乘佛教为最,以忍辱为波罗蜜之一,乃菩萨所必须修行之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75439874.html
  • 达磨破相论

    绝,乃能弥漫,波涛万里。若复有人断其本源,即众流皆息。求解脱者,能转三毒为三聚净戒,转贼为波罗蜜,自然永离一切诸苦。  问:趣三界广大无边,若唯观心,何由免无穷之苦?答:三界业报,唯心所生;本若...修行求道追求解脱之人若能将贪、嗔、痴三毒的习性,转化为修持三聚净戒,将贼转化为波罗蜜(持戒、布施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智慧)时,自然就能远离一切苦厄。  弟子问:道(天道、人道、阿修罗道、地狱道、...

    释圣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34245933.html